治療方法 :
給予胺碘酮負荷量0.2g/次,每日3次,1周后0.2g,每日2次。從第3周開始服用維持量0.1~0.2g,每日1次,根據(jù)病情每3~6個月減量1次,每次減量為每周量的0.2~0.4g。
服藥3周后房顫未能轉復為竇性心律停用胺碘酮,改其他方法治療。持續(xù)性房顫患者在服用胺碘酮期間,應同時服用阿司匹林或華法林,治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糾正心力衰竭等。
合用β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后較好的控制了過快的心率。
房顫常發(fā)生于器質性心臟病,在非器質性心臟病中也可發(fā)生,是由心房主導折返環(huán)引起許多小折返環(huán)導致的房律紊亂。單灶起源和多源折返在房顫形成機制中都有參與。
單灶起源在陣發(fā)性房顫中可能更為重要,而慢性房顫的持續(xù)可能仍需多源存在。合并房顫后心臟病死亡率增加兩倍,如無適當抗凝,腦卒中增加5倍。每6個卒中患者中就有1例患有房顫。因此應爭取積極治療。目前治療房顫雖然有許多方法,但均不能完全根治,且治療成功率不大,故臨床上仍以藥物治療為主。
胺碘酮轉復房顫并維持竇性心律成功率為53%~87%。對于房顫復發(fā)的病例,除1例原發(fā)病加重外另2例在胺碘酮增加用量后竇律恢復并維持,這與Chun等的觀察結果一致,提示胺碘酮治療房顫的療效與劑量是相關的。
胺碘酮與其他抗心律失常藥相比,能更安全有效地防治房顫和預防室性心律失常的發(fā)生,且不影響心功能。
主要為心外副作用,較為常見的有消化道癥狀、甲狀腺功能障礙,眼角膜碘沉著和肺部的毒性反應,且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呈明顯的劑量相關性,隨著維持劑量的下降,副作用的發(fā)生率也明顯下降。
胺碘酮治療心房顫動有較好的療效,患者有較好的耐受性。由于引起房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原發(fā)病的病情和房顫的持續(xù)時間不一。
因此在選用胺碘酮治療房顫時,要同時積極治療與房顫有關的病因和疾病,包括電解質紊亂、高血壓、心力衰竭、糖尿病、冠心病等。
在治療期間要定期檢查甲狀腺功能、肺、心電圖、眼角膜有無碘沉著等,以便早期發(fā)現(xiàn)處理相關的毒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