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于月經周期第5天開始服藥,行中藥人工周期療法,分別服助孕Ⅰ號方(當歸10g,白芍20g,山藥20g,熟地20g,枸杞子10g,首烏10g,菟絲子9g,蓯蓉10g)6劑、助孕Ⅱ號方(當歸10g,熟地20g,黃芪10g,枸杞子10g,仙靈脾12g,紫石英20g,菟絲子9g,丹參20g,香附10g)4劑、助孕Ⅲ號方(熟地20g,當歸15g,黨參10g,黃芪10g,菟絲子9g,蓯蓉10g,山藥20g,首烏10g)10劑,此為1個周期。
用藥期間自測基礎體溫,并于月經第12天起B超監測卵泡,如測最大卵泡直徑為10~15mm時,每2日測1次;當最大卵泡直徑>15mm時,每日測1次。
當最大卵泡直徑≥18mm時為成熟卵泡,即給予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0U,1次肌注,誘發排卵,用HCG24小時后監測黃體生成素(LH)峰,并指導同房,如未受孕,等月經來潮后再行第二服藥周期。
中藥人工周期療法是根據中醫“生殖”有賴腎氣―天癸―沖任―胞宮之間的平衡為理論基礎。中醫學認為,腎藏精,主生殖,在月經產生機理中是起主導作用的,即腎氣盛―天癸至―任通沖盛―血溢胞宮,月事以時下、陰陽合故有子;
從西醫角度看:腎虛性不孕,婦科檢查多無器質性改變,主要由于下丘腦―垂體―卵巢生殖軸功能失常,使卵巢不能正常排卵,便不能懷孕,當然月經也不正常,結合現代醫學,按卵泡的不同發育階段,給予周期性用藥治療。
卵泡期經血始凈,血海相對空虛,用助孕Ⅰ號方重在補腎填精、調養氣血,促進卵泡生長發育成熟;排卵期用助孕Ⅱ號方補腎活血化瘀、疏通經脈,促使排卵;黃體期用助孕Ⅲ號方,補腎陰同時稍補腎陽,佐以養精滋陰之藥,以陰助陽、陽中求陰、陰陽雙補,意在增強黃體功能,促進黃體健全,為孕育提供良好的條件。
在治療中,將補腎貫穿整個周期,并注意陰中求陽,調整陰陽平衡。在行人工周期療法的同時,于月經第12天開始監測卵泡,給予HCG誘發排卵,監測LH峰以指導同房,故使受孕率較單純用西藥或中藥時明顯提高;
患者治療后,腎虛癥狀逐漸消失,基礎體溫由單相轉為雙相,或由不典型曲線轉為典型曲線,月經按期而至及受孕,亦說明補腎對生殖功能作用顯著,故中西藥結合治療腎虛性不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