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針刺療法:
主穴:太陽、率谷、頭維、風池、阿是穴,均取患側;合谷,太沖均取雙側。配穴:痰濕上擾者,加豐隆、足三里;肝腎陰虛者,加太沖、太溪;肝火偏亢者,加支溝、行間。
所選穴位周圍進行常規消毒,用30號毫針針刺。風池穴,向鼻尖方向針刺1.0~1.2寸,以局部產生酸、麻、重、脹為佳,率谷、頭維、阿是穴沿皮橫刺,施以捻轉手法,以局部產生針感為佳,余穴采用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分鐘,間隔15分鐘行針1次。每天1次,每周治療5次,10次為1療程。
口服中藥療法:
通竅活血湯方藥組成:川芎,赤芍,當歸,紅花,地龍,防風,冰片,僵蠶;加減:痰濕上擾者加膽南星,陳皮;肝腎陰虛者加女貞子,生地黃,川牛膝;肝火偏亢者加龍膽草,梔子。
用法:每天1劑水煎服,2次天,早晚分服,10劑為1療程。
偏頭痛因其病程長,反復發作的特點,故應歸屬于中醫的“腦風”、“頭風”范疇。病因多因肝陽上亢,痰濁上擾或肝腎陰虛,氣滯血瘀等使絡脈不通或腦失所養而致,病機在于“不通則痛,不榮則病”。針刺治療偏頭痛療效確切,顯效快速且無明顯副作用,因此越來越被引起重視。筆者在臨床中體會到,針刺結合中藥治療該病,能起到增效作用。
偏頭痛發生在頭側部,是少陽經循行區域,根據“經脈所述,主治所及”的理論循經取穴,取率谷、風池;太陽為經外奇穴,頭維、阿是穴為局部取穴;合谷,太沖合稱四關穴,合谷為陽之氣,太沖為陰之血,2穴合用能搜風理氣活血止痛。以上主穴合用起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化瘀止痛,最終達到“通則不痛”之目的。
配穴中,豐隆為胃經祛痰要穴,足三里為胃經合穴,2穴合用健脾化痰;太沖為肝經原穴,太溪為腎經原穴,2穴合用能滋補肝腎;支溝為三焦經經穴,瀉相火要穴,行間為肝經滎穴,2穴合用能清瀉肝火。
針刺治療時配合通竅活血湯加減,辨證施治,川芎,赤芍等入肝經,上行頭巔頂,下行血泊,趨而不守,可行活血化瘀之功,當歸具有活血養血之功,另一方面,以“蟲類走竄通絡搜風”之品,地龍,僵蠶,通絡祛風止痛,輔以少量冰片,行“芳香走常,引藥上行,走達痞所”的作用,標本兼顧,祛邪不傷正,奏化瘀通絡、祛風止痛之效,從而提高了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