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基礎治療:
就診時予心理疏導、生理衛生知識宣教、精神安撫、鼓勵、支持。戒煙、酒、咖啡、濃茶、辣椒、煎炸等食物,可飲熱牛奶,并囑作息有序,適當參加體育活動。
中醫治療:
藥物組成:柴胡15 g,白術12 g,當歸12 g,川芎12 g,鉤藤15 g,茯苓15 g,炙甘草6 g,合歡皮15 g,夜交藤30 g。
加減:潮熱盜汗加地骨皮12g,熟地15g;心煩、急躁易怒加梔子9 g,淡竹葉12 g;眩暈頭痛加桑葉12 g,白菊花9 g;情緒改變明顯,喜怒無常加百合15 g,浮小麥15 g;心悸心慌加阿膠9 g,丹參15 g。根據病情,隨癥加減。
用法:每日1劑,水煎溫服,分別于午后及晚間睡前各服1次。4周為1個療程。
更年期失眠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西醫認為由于更年期性激素的分泌減少,大腦皮層控制能力減弱,以及對更年期生理知識的缺乏,使患者心理發生變化,從而引起植物神經功能失調,造成失眠。而中醫的多數醫家治療本病都從腎著手,本法治療更年期失眠則是從肝考慮。女子以血為本,女性在經歷了妊娠、生育和幾十年的月經陰血損耗,進入更年期階段,普遍存在陰血虧虛。
《靈樞·五音五味》曰:“今婦人之生,有余于氣,不足于血,以其數脫血也。更年期失眠是天癸將竭,腎水虛衰,肝木失涵,疏泄失司,氣血陰陽失調所致。其病變在肝,肝血不足,肝氣郁結貫穿其始終。肝主藏血,血舍魂,肝血不足,魂不能藏,就會出現失眠;肝主疏泄,肝氣通則心氣和,肝失條達,氣機失暢,心氣郁滯,心神失主,故夜不能寐。
所以選用明代名醫薛鎧之名方抑肝散加味治療,以求疏肝解郁,養血柔肝,泄熱安神。方中柴胡疏肝化郁;當歸、白芍、川芎養血柔肝;鉤藤、梔子清熱平肝;泄肝內相火;茯苓、白術健脾和胃,防木病及土而生痰濕;合歡皮、夜交藤安神定志;茯苓、地骨皮養陰寧心除煩;生龍牡平肝鎮驚。諸藥合用,達到改善睡眠作用,清除更年期諸癥。
因更年期失眠與患者情志密切相關,治療中應輔以心理疏導,配合精神治療,則奏效更快、更好。經臨床觀察,內服此方結合心理療法治療更年期失眠癥,能促進入睡,改善睡眠質量,使患者精神及體質恢復正常。
加味抑肝散治療更年期失眠無成癮性,無毒副反應,采用湯藥,保留了中藥湯劑組方靈活的特點,服用方便,療效可靠,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