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西醫常規治療,代償期休息,給予高熱量、高蛋白質和維生素豐富而易消化食物;藥物以水飛薊素片70mg,3次/天,穩定肝細胞膜;丹參注射液250ml靜滴,每日1次,抗肝纖維化;5%葡萄糖水250ml加甘利欣30ml、維生素C3.0g靜滴,每日1次;護肝降酶,5%葡萄糖水250ml加苦黃30ml退黃,失代償期在代償期治療基礎上對癥治療改善肝功能和搶救并發癥。
在此治療基礎上,口服中藥湯劑,藥物組成:茵陳、黃芪、丹參、赤芍、白術、大黃、茯苓、鱉甲,肝郁脾虛型去大黃加生苡仁、柴胡、大腹皮;氣滯血瘀型加炮山甲;熱郁濕阻型加山梔;肝腎虧虛型去大黃、黃芪、白術加山藥、苡仁、生地、川楝子。
用法:水煎服,日1劑。
肝硬化是肝內彌散性纖維化和肝細胞再生結節使正常結構改建易引起膽紅素代謝、排泄障礙,病變復雜,纏綿難愈。在此基礎上的高膽紅素血癥是活動性肝硬化的特征,黃疸程度是判斷肝細胞破壞的可信標志。現在多數學者認為很多因素可使肝內膽汁瘀積,引起高膽紅素血癥,尤為重要的是肝細胞損傷、肝內循環障礙、血液粘度增高、血管緊張素Ⅱ增加、肝臟亞微結構改變。
隨著肝細胞的壞死、再生和肝纖維化,肝臟貯備功能逐漸下降,病理形態不可逆轉,造成膽紅素代謝異常,蛋白質合成障礙,凝血機制改變及腹水形成,肝臟功能失代償,西醫治療本病,主要是對癥治療。
肝硬化高膽紅素血癥在祖國醫學中屬“黃疸”、“積聚”、“鼓脹”范疇,中醫注重臨證辨治、
代償期以肝郁脾虛為常見,而氣滯血瘀及熱郁濕阻往往出現在代償期向失代償期過渡期,失代償期大多為肝腎虧虛型,治療代償期著重疏肝理氣,過渡期著重清熱利濕、活血化瘀,失代償期著重滋補肝腎,均能起到改善臨床癥狀,改善肝功能及預后,促進膽紅素代謝及膽汁的排泄,調節免疫功能,改善肝臟亞微結構的功效。
使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肝硬化伴高膽紅素血癥療效好,具有較高的臨床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