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使用器械為GIF-XQ240型電子胃鏡,Olympus-CF-200I型電子腸鏡,Olympus HX-5LP-1及HX-5QR-1型內鏡止血夾置放器,Olympus MD-850止血夾。
患者術前予冰生理鹽水將出血病灶覆蓋的血塊沖洗干凈,必要時加用黏膜下注射1 ∶10000腎上腺素以減少出血,保證視野清楚,方便操作,并加強止血效果。
操作步驟:治療前先檢查止血夾置放器,安裝好止血夾,即先推出置放器掛鉤,掛上止血夾,然后收回推送管鞘內,經內鏡鉗道將止血夾送至內鏡前端,推出止血夾,張開止血夾叉口,將止血夾與病灶的接觸角度通過止血夾置放器旋轉鈕調節到60°~90°角,以直角對準出血血管或病灶,收緊止血夾,然后輕輕提拉、放松置放管,確定固定止血后結束治療。
如出血面積大,未能完全止血可重復上述步驟,依次置入第二、第三枚止血夾等,以達到完全止血目的。
急性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的急癥之一,如何盡快明確病因,采取有效方法,迅速止血才是治療的關鍵。急診內鏡治療是實現上述目的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隨著內鏡技術不斷的發展和提高,對于消化道出血內鏡下止血的療效已完全肯定。
在過去10年里,常用的非靜脈曲張消化道出血的內鏡止血技術有:激光凝固法、電凝法、熱探頭法、注射法等。經采用以上技術內鏡下治療消化道出血,取得了較高的止血成功率。
但對重癥患者,特別是有頻繁發作的急性消化道出血者,上述常用的內鏡止血法很難奏效或難于普及,且再出血率和死亡率仍很高。內鏡止血法的機械止血只引起傷口周圍黏膜最小限度的損傷,且可直接夾閉肉眼可見的出血血管和病灶,不影響出血病灶的愈合,對改善患者重度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效果是非常有利的。
對于潰瘍面血管暴露引起的出血,療效取決于出血血管的情況及潰瘍性質,如出血血管在潰瘍邊緣,且周圍壞死組織較少,用夾子能牢固夾住出血部位,止血效果迅速而滿意。如潰瘍大出血血管因組織脆弱,缺少支撐,如再加上血管硬化脆性增加,夾子難以夾住或會過早脫落而發生再出血。
對于息肉電切術中及術后的殘端出血,因其周圍都是正常組織,止血夾能把出血殘端和正常組織牢固地夾在一起迅速達到止血的目的,大大降低了內鏡下治療消化道息肉的風險。本組病例中較大的胃、腸息肉切除后出血29例,止血夾結扎止血療效確切。
由于本止血法是在活動性出血的情況下進行的,所以影響止血的療效因素有:(1)出血病灶的視野是否清楚。治療要保持視野清晰,充分暴露出血的病灶,如病灶滲血較多視野不清的病灶,可用1∶10000的腎上腺素鹽水在病灶周圍注射并予沖洗,保持視野清楚后再行治療。
(2)內鏡止血夾與病灶接觸的角度。將止血夾與病灶的接觸角度通過止血夾置放器旋轉到60°~90°角,將血管與周圍組織一起夾住。
(3)出血病灶的部位。如出血病灶在十二指腸的上角或后壁,視野和止血的角度均達不到理想止血的情況下,可考慮高頻電灼、氬氣燒灼和雙腔治療內鏡下行止血等治療。
此外,須注意的是如操作不當,夾子早期脫落有引起再出血的可能,如深、淺及力度掌握不好,夾淺了容易再次出血,夾深了則有穿孔的可能。所以要掌握好操作方法、適應證,杜絕并發癥發生。
內鏡下止血夾結扎止血治療急性胃腸道出血是安全、操作方便、起效快、成功率高、費用較低、并發癥少、療效確切的止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