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取穴:骶2穴(后正中線腰骶關節水平旁開2橫指處與長強穴旁開1.5寸處連線上1/3與2/3交界點)、骶3穴(后正中線腰骶關節水平旁開2橫指處與長強穴旁開1.5寸處連線下1/3與2/3交界點)、子宮反射區(內踝后下陷處)、臀前(髂前上棘至髂后上棘連線的前1/3與2/3交界處下3橫指壓痛點)、臀中(髂前上棘至髂后上棘連線的中點下2橫指壓痛處)、神闕、涌泉、血海、子宮穴、積聚塊。
操作: 患者先俯臥位,醫者站于一側,以拇指指腹水平位壓住穴位處的條索狀物或者結節,適當用力左右或者上下彈撥3~4遍,然后再將梅花磁針的梅花狀面對著皮膚,點按各穴約5min,力量以患者耐受為度 ;
點按完畢再貼敷增效墊,將增效墊的藥塊粉碎后注入適量酒精(皮膚嬌嫩者可注清水)浸濕備用,涌泉貼敷10 # 增效墊,余穴皆用4 # 增效墊。
穴位點按3天1次,增效墊7天換1次,1個月為一療程,療程間可休息2~3天。任何時間皆可治療;經期長、經量多的患者,所有穴位均可改用10 # 增效墊。
中醫認為氣滯、氣虛、寒凝、邪熱、手術等原因可導致臟腑功能失調,氣血失和、氣滯血瘀、血不循經、離經外溢則為瘀,瘀血積聚、經絡不通,發為痛經。人體是個有機整體,“有諸內必形諸外”,臟腑的生理病理信息,可以固定的反射在體表某個部位或穴位,使這個部位產生壓痛、結節或條索狀陽性反應物,找到這個部位,利用按摩、磁針的鎮痛、鎮靜、消炎、消腫、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作用和增效墊活血化瘀、溫補脾腎之功,對其進行按摩、磁療、增效墊貼敷治療,就可以使發生疾病的臟器趨向好轉,恢復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痛經的患者,在骶2穴、骶3穴、臀中、臀前、子宮反射區、子宮穴、積聚塊等多處可發現壓痛、條索狀物或結節,通過對這些部位的按摩,可立即緩解痛經。經期腹痛時,穴位按摩可立即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