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治療頸椎病具有舒筋通絡、活血散瘀、消腫止痛、滑利關節、整復錯縫等作用,對神經根型的效果較為明顯,對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也有一定的療效。對脊髓型頸椎病,按摩療法應慎用。
(1)患者正坐,醫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風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絡,使頸肩部痙攣的肌肉得以放松。
再用法于頸肩部,以斜方肌為重點,施法3~5 分鐘后,醫者一手扶頭頂,一手施法于頸胸椎部,同時,配合頸椎屈伸被動運動3 ~5次。
接著頸及患側肩部,配合頸椎側屈被動運動3~5次。
最后醫者一手托住健側下頜,一手頸肩部,配合頸椎旋轉被動運動。
本法是治療頸椎病的主要手法,其功能為舒筋通絡,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使局部血液循環加速,促進新陳代謝,有利于消除神經根炎癥和水腫,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改善病灶部的缺氧狀態。
(2)坐位,醫者立于患者后方,施拿法于風池、風府、肩井部以舒筋通絡,進一步緩解痙攣的肌肉,能經通絡而行氣血,使頸肩部僵硬痙攣的肌肉逐漸趨于柔軟。
(3)坐位,醫者立于患者側方,一手虎口托住患者枕部,一手以肘部托住其下頜,手掌環抱其頭部向上牽引,利用患者的體重對抗,使椎間隙增寬,椎間孔擴大。
(4)坐位,醫者一手扶住頭頂,一手托住患者下頜作抱球勢,徐徐搖動頸椎,待患者肌肉放松后,突然作頸椎伸位斜扳法,往往可聽到彈響聲。
本法功能為滑利關節,整復錯縫,扳法拉開椎間隙,突發性動作可糾正后關節錯縫,增加頸椎的活動范圍,同時能改變骨贅和神經根的相對位置,以減少刺激和壓迫,從而緩解和消除臨床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