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色素性蕁麻疹(urtica pigmentosa)是一種肥大細胞病,有圓形或橢圓形色素斑或色素性結節,搔抓摩擦后變紅發脹,常在幼年時期開始發生。1969年Nettie ship首先描述本病的皮膚表現,稱為留有褐色斑的慢性蕁麻疹、Unna指出本病與肥大細胞間的關系,Ellis第1個報告本病除皮膚外,其他臟器如肝、脾、骨髓、淋巴結等均可有肥大細胞的浸潤。通常為良性過程,在兒童皮疹可自行消退。在成年皮疹很少消失,少數患者有系統侵犯時,可呈慢性進行性的病程,也有極少數病例向惡性轉歸,但大部分屬于良性。 【診斷】 典型病例不難診斷,色素沉著性皮損的風團形成(Parier征)有診斷價值。 【臨床表現】 常見于兒童,多發于出生后3~9個月,但也有生下即有的。對患兒的生長和發育無影響,但兒童有肝脾腫大,腹水等內臟損害。初起的損害往往是暫時出現的風疹塊,以后常在原處復發和消失。終于成為持久性黃褐斑或表面不平的色素性結節,少數病人在皮損上還可出現水皰,當搔抓后出現風團,這就是本病特點。損害往往分批出現,大小不定,一般為豌豆到蠶豆大,數目也不定,少的只有幾個,多的可以散布于全身各處,有的輕微發癢,淋巴結腫大。少數人的皮疹在成人時期出現,可長久存在不消失。因此有的學者將其分以下幾型: 1.良性 (1)皮膚型 彌漫性皮膚肥大細胞增生癥。 (2)系統型 皮膚、骨、肝、脾、胃腸道損害。 (3)內臟型 脾、骨和胃腸損害。 2.惡性 白血病性
色素性蕁麻疹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