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予《傷寒論》麻黃附子細辛湯合《和劑局方》四物湯加減。藥物組成:麻黃9 g,制附子(先煎)6 g,細辛3 g,川芎10 g,當歸12 g,白芍藥10 g,熟地黃12 g。
頭痛日久加地龍15 g、白僵蠶10 g;煩躁、抑郁加合歡皮10 g、牡蠣20 g;惡心嘔吐加竹茹10 g、旋覆花(布包)12 g;面色白光白加干姜10 g、黨參12 g;婦女月經紊亂加澤蘭10 g、益母草12 g。
用法: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
西醫治療:
鹽酸普奈洛爾片10 mg,每日3次口服。
以上治療15日為1個療程。
偏頭痛屬中醫學頭風范疇。多由于陽虛受寒或血虛受風所致。患者素體陽氣不足,血虛不榮,加之感受風寒,風寒之邪侵襲經絡,上犯巔頂,清陽之氣受阻,氣血凝滯,阻遏經絡,不通則痛。
《素問·舉痛論》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又“腦為髓之海”,若疼痛日久,傷及氣血,腦失所養,以致頭痛綿綿,日久不愈。故風寒外襲,血虛不榮是偏頭痛的基本病機。治宜散寒止痛,養血榮腦。
中藥組方中麻黃達肌表,走經絡,散寒邪;附子振奮陽氣,驅邪外出;細辛鼓動腎中真陽之氣,辛香走竄,發散在表之風寒;熟地黃通血脈,補五臟,滋陰血,以榮頭目;白芍藥補血斂陰和營,緩急止痛;川芎辛香走竄,行氣止痛;當歸活血養血,祛風止痛,體現“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疼痛日久者加地龍、白僵蠶搜除經絡之風。
諸藥合用,共奏溫經散寒、養血止痛之效。配用普奈洛爾改善缺血區的血流量,使非缺血區血管阻力增高,促使血液向缺血區低阻力血管流動,從而改善偏頭痛缺血區血液供應,達到止痛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