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用柴胡、枳殼各9g,赤芍、三棱、莪術(shù)、角刺、山甲、桃仁各12g,米仁、丹參、敗醬草、紅屯、蒲公英各30g;每日早晨煎服,晚上煎成100~200ML濃汁,選擇一次性灌腸袋,患者取側(cè)臥位進行灌腸,藥液在30分鐘左右慢滴入,滴完后繼續(xù)臥床半小時,7天為1個療程,必要時可重復(fù)療程治療。
慢性盆腔炎,是婦科常見病,本病病機屬中醫(yī)的濕、熱、瘀互結(jié),而瘀是其中最主要因素,慢性盆腔炎患者在盆腔內(nèi)血液流變學(xué)方面有異常,表現(xiàn)為局部血管收縮、變窄、血流緩慢,粘度增高。
本文中藥灌腸方中蒲公英、敗醬草、紅屯、米仁清熱利濕、活血消腫,赤芍、丹參活血散瘀,角刺、山甲、三棱、莪術(shù)、桃仁破瘀散結(jié),柴胡、枳殼疏肝理氣行瘀。
由于婦女的特定解剖,直腸與子宮相鄰,中藥灌腸能使藥物到達病灶,改變盆腔的血液流變量,增加局部血液循環(huán),起到清熱利濕,活血化瘀,軟堅散結(jié)等作用。
患者可不住院自行灌腸,方法簡單,安全有效,無創(chuàng)傷性,無明顯毒副反應(yīng),療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