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使用波長為0.7~1.6μm的偏振紅外光治療儀,依據患者疼痛部位及性質,確定選擇集射頭(輸出功率1W±10%)或散射頭(輸出功率≥2.5W并且≤5W),照射星狀神經節(主要適應于頭頸部、面部、上肢疾病引起的疼痛,使用集射頭照射)或局部痛點,根據患者的耐受和照射部位組織結構,選擇光功率控制比30%~100%和輸出通斷比2∶2、2∶3或連續(只限散射頭使用)可調,治療時間為每次10分鐘,每日1次,5~10次為一療程。
疼痛,特別是慢性疼痛,常常引起交感神經過度緊張致使疼痛部位血運障礙和皮溫低下,進而引起缺血性疼痛,這已為世人認同。
目前,運用光療法阻滯星狀神經節來阻斷這種疼痛的惡性循環,已日益受到醫學界的重視。偏振紅外光波長為0.7~1.6μm,該波段的偏振紅外光不宜被人體中的水和血紅蛋白吸收,穿透人體組織可達有效深度(≥5cm),產生與激光相似的機體刺激效應。局部照射可抑制神經興奮,松弛肌肉,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促進膠原組織再生,加速疼痛物質代謝及改善植物神經系統功能。
偏振紅外光可以有效緩解疼痛,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生活質量。不失為一種快速有效、無創、無副作用的物理治療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