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1)治則方藥養陰清熱瀉火,方用養陰消痤湯。
(2)治療藥物:女貞子15g,旱蓮草15g,知母10g,黃柏10g,魚腥草15g,連翹15g,丹參30g,生地20g,桑白皮10g,蒲公英15g,枇杷葉15g,甘草6g,便秘者加生大黃6~10g(后下);
婦女經前加重或月經不調者加柴胡10g、益母草15g、郁金10g;
日久血瘀或結節、囊腫者加紅花10g、赤芍10g。
用上藥加水1000mL,煎服,每日1劑,15劑為1療程。
外用痤瘡平軟膏,2次/天涂于患處。
口服維生素B6片,20mg/次,3次/天。
痤瘡屬中醫“肺風粉刺”范疇。一般均從肺胃入手論治,認為其發生主要是肺郁血熱,熱毒不得宣泄所致。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肺風粉刺,此病由肺經血熱而成”。
痤瘡的發病除與肺胃血熱有關外,其根本原因在于腎,腎為先天之本,患者素體腎陰不足,腎之陰陽平衡失調,陰虛則內熱,導致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失常。
由于腎陰不足,天癸相火過旺,導致肺胃血熱,上薰面部肌膚而發痤瘡。基于此,從腎入手,采用滋腎瀉火,清肺解毒的治療原則。
方中女貞子、旱蓮草滋腎陰,黃柏、知母瀉腎火,補瀉兼施,調整腎之陰陽平衡,魚腥草、蒲公英、桑白皮、枇杷葉、連翹清肺瀉火,解毒散結消腫,生地、丹參涼血化瘀清熱,甘草清熱解毒并能調和諸藥。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丹參中的丹參酮能有效抑制痤瘡丙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多種抗菌作用,并有抗雄激素、抗炎以及調節免疫功能, 療效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