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①痛經片藥物組成:肉桂10 g,三棱、莪術各9 g,紅花12 g,當歸12 g,丹參15 g,五靈脂10 g,木香10 g,延胡索12 g。將上藥混合粉碎成面,加適量黏合劑制成軟材,擠壓過篩制成顆粒,干燥,整粒,壓片,每片相當于生藥0.5 g。
用法:早晚各服4片,于月經前5日開始服藥,服至月經第3日,總量64片,連服3個月經周期。
②取穴:關元、中極、氣海、足三里、三陰交。
用法:諸穴均用平補平瀉,每日針刺1次,針刺治療于月經前5日開始,到經行第1日止。連續3個月經周期。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原發性痛經的病理機制與子宮內膜中的前列腺素有關。痛經患者子宮內膜中前列腺素含量尤其是前列腺素F2α(PGF2α)和前列腺素E2(PGE2)較正常婦女明顯增高,且內膜中前列腺素(PG)濃度越高,痛經也越嚴重。前列腺素的刺激導致異常的子宮收縮,從而使子宮缺血缺氧,引起痛經。西醫采用鎮痛鎮靜、解痙藥,或應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只能緩解癥狀,療效難以持久。
中醫學認為,其發病機制是由于沖任通道不利,胞宮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或沖任胞脈失于濡養,不榮則痛。臨床所見痛經以前者為多。婦女在經期前后受寒淋雨、涉水、飲冷,或感受寒濕之邪,則經脈氣血為寒凝阻滯,致使氣血運行不暢而成瘀,導致痛經發作。
在治法上根據“欲調其血,先調其氣”,擬痛經片溫通化瘀、行氣止痛。方中肉桂溫經散寒;三棱、莪術、紅花活血祛瘀;五靈脂、木香、延胡索理氣止痛;當歸、丹參養血活血。藥味以溫藥居多,然丹參其性苦寒,使方藥既有溫通作用,又不過于燥烈。 配合針刺治療通調沖任,理氣和血。關元、中極屬任脈經穴可溫養沖任,氣海可調一身元氣,氣行則血行。脾胃為后天之本,脾氣旺則血有所統,故配取足三里、三陰交。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溫經散瘀類藥有明顯抑制前列腺素2α的活性和解痙作用,能增加血液灌流量,改善微循環,使子宮缺血缺氧狀態得到改善,減輕或使痛經消失。故痛經片中諸藥配合有解痙、鎮痛之作用,配合針刺治療痛經有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