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內服藥:秦艽宣痹湯組成:秦艽30g,威靈仙、獨活、防己、海桐皮、海風藤、穿山龍、徐長卿、烏藥、赤芍、地龍各15g,炮山甲、片姜黃、桔梗、甘草各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5天,停2天,再服5天,10劑為1個療程。
加減:胸悶較甚,或攻撐脹痛者,加枳殼、瓜蔞殼;遇寒痛甚者,去防己、地龍,加熟附子(先煎)、淫羊藿;有熱象者,去烏藥、片姜黃,加忍冬藤、生地;日久有瘀滯者,加丹參、延胡索、莪術;肝腎虧損者,加熟地黃、補骨脂、五加皮;感受外邪者,加射干、重樓、防風等。
外用藥:威靈仙、生川烏、梔子、三七、桃仁各10~30g(依病變范圍大小),研細粉,醋調如泥,外敷局部,以紗布夾塑料薄膜封貼,每晚1次,敷貼約8小時,療程同上。
肋軟骨炎的對應中醫病名至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如歸屬于脅痛、胸痹、筋結、痰核、流注、胸疽等。筆者認為,宜稱為“肋骨痹”,既明病位,又釋病機,且可防止與其他病癥名稱相混淆。蓋本病無黃疸、脅下積塊等發展,不宜歸于“脅痛”;無心悸、真心痛等轉歸,更不宜稱為“胸痹”;無紅腫熱痛及成膿等演變,不能與瘡瘍類病癥并論。
反觀本病特點:病位在筋骨而非臟腑;外感常與發病有關;風寒濕及陰雨等氣候異常可加重病情;癥狀始終在局部;應用祛風散寒、除濕通痹等藥物療效顯著;與四肢筋骨傷痛之痹癥并無不同;故稱為“肋骨痹”似更為貼切。誠然,本病形成與患者強力勞作、努掙氣逆、積久傷損亦有關,其病既成,又類痹癥;平素肝腎虛弱或肝氣郁結者,可因勞累、風濕內侵致局部氣血凝結而誘發。
采用祛風除濕、通痹止痛之品為主組成秦艽宣痹湯,治療切中病機,配以敷藥,直達病所,內外合治,其效益彰。此外,尚需調情志,適寒溫,防勞傷,守方服藥,方能鞏固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