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星狀神經節阻滯每日1次,左右交替進行,而枕大神經阻滯每日1次,15天為1個療程。
穿刺方法:星狀神經節阻滯:體溫:病人去枕平臥,頭略向后伸,找到環狀軟骨,手指向環狀軟骨側方滑動,確認第6頸椎橫突結節。
穿刺:醫生將食指和中指放在頸6水平段動脈的內側,氣管的外側,用22G或25G短針穿刺,直到碰到頸6橫突后退針1~2mm,注射藥物5ml。
枕大神經阻滯:體位:病人取坐位,向胸部屈頸,用短的25G針在頂線水平穿刺皮膚,在枕后動脈周圍注射藥物3~5ml呈“墻狀”。
藥物配制:星狀神經節阻滯用1%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枕大神經阻滯用2%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維生素B1 100mg+維生素B12 0.5mg。
注意的問題:星狀神經節阻滯:應避免血管內注射,有時可能阻滯喉返神經或隔神經,病人有可能有頸部壓迫感或呼吸困難,無需做特殊處理。
枕大神經阻滯:詢問病人是否做過后顱骨的手術,做過此類手術的病人易發生全脊髓麻醉。
失眠指入睡困難或持續睡眠障礙(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難)導致睡眠時間減少或質量下降,不能滿足個體生理需要,明顯影響日間社會功能或生活質量。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包括軀體、生理、心理、精神及藥物等。
住院對失眠患者的處理常規應用鎮靜、催眠等藥物進行對癥治療,大多數患者對這類藥物易產生耐受性、依賴性,從而在服藥過程中不得不逐漸增加劑量,有的患者甚至服用地西泮20mg仍不能入睡,以致徹夜失眠,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采用星狀神經節阻滯后,交感神經被阻滯可使其支配區域的血管擴張,血流增加,發汗減少,局部體溫升高。由于星狀神經節阻滯可直接導致腦血流增加,具有活化腦細胞功能,維持人體正常功能等作用。
特別是對自主神經系統的最高中樞——下丘腦起著積極的反向調節作用;對垂體激素的分泌也可產生明顯影響。而失眠多是由于中樞神經系統,特別是腦中樞神經受內外環境變化刺激后誘發的功能失常的一種臨床表現。
因此,活動腦功能,調節自主神經中樞應是治療失眠最基本最積極的方法。
枕部神經阻滯可使顱外頭皮部分的血流量增加,并能充分松弛枕部肌肉,減少顱外肌緊張因素對顱內壓的影響,對改善枕、頸部血液循環,增加腦側流量也有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