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一般治療:①禁止飲食飲水。②胃腸減壓:持續減壓非常重要,可以減輕腸腔過度膨脹,有利于腸壁血液循環的恢復,減少腸麻痹的發生。
③糾正水和電解質失衡:采用靜脈補液,可迅速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失衡。④抗生素應用:由于梗阻后腸道環境發生變化,血運障礙,腸道防御屏障破壞,極易發生腸道及血液感染,應常規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⑤保留灌腸:可迅速排除腸道積滯,減輕腸道負荷。⑥酌情給予止痛藥、解痙藥:此類藥物應慎用,以免掩蓋癥狀,延誤病情。
中醫中藥治療:腸梗阻由于腸腔部分或全部不通,氣血運行受阻,治當通里攻下為主,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為輔。以此為原則,我們采用中藥治療。
方劑為:厚樸12g,枳實12g,萊菔子(炒)12g,木香10g,烏藥10g,青皮10g,當歸15g,赤芍15g,桃仁6g,紅花6g,丹皮6g,延胡素6g,大黃(后下)10g,芒硝(沖服)6g。
嘔吐重者加姜半夏、竹茹;發熱者加金銀花、黃芩。水煎,由胃管注入,每日1劑。亦可藥液保留灌腸。
針灸療法:主穴:合谷、天樞、足三里。配穴:大腸俞、三陰交。嘔吐較重者,可加上脘、中脘、曲池。
粘連性腸梗阻占各種類型腸梗阻的40%左右。腸梗阻屬于祖國醫學的“關格”、“腸結”范疇。凡因飲食不節,蟲疾內擾,內虛外寒,脾濕積滯,陽明熱結,氣滯瘀阻,飲停腸間,均可發為“關格”,出現痛、嘔、脹、閉等癥狀。
腸粘連、粘連帶多是由于腹部手術、炎癥、創傷、出血、異物刺激等原因引起。采用通里攻下,行氣合血之法,可取得良好效果。自擬粘連松解湯以通里攻下為主,厚樸消氣散壅,枳實破氣散結,大黃攻積瀉熱,芒硝潤燥軟結。
“氣行則血行”,行氣合血化瘀藥物則能改善腸道血運,增強通里攻下作用。再配合針灸穴位刺激,加強腸道蠕動,輔以西醫一般治療,相輔相成,痛、嘔、脹、閉諸癥皆除,效果滿意。腹膜炎體征不明顯者,可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保守治療,癥狀多能緩解。
攻邪不可太過,以防傷陰。亦應密切觀察病情,保守治療48小時后癥狀仍無緩解,出現腹膜炎癥狀者,或治療過程中腹痛無緩解或進行性加重,甚至出現休克者,應及時手術治療。
粘連性腸梗阻是外科處理中的難題,尚無理想治療方法,因此預防粘連形成十分重要。在行腹腔手術時,止血不徹底,腸管暴露過久,手套上滑石粉等異物帶入腹腔,腹膜撕裂、缺損,大塊組織結扎,腹腔引流放置等均為促成粘連的因素,應予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