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患者仰臥位,叩診患者的小腹部,膀胱充盈達60%左右,術者以勞宮穴正對患者神闕穴,中指對正任脈,指尖朝向頭面部,其他四指分布在任脈兩側腎經和胃經上,施以掌振法,振顫由輕到重,以患者接受為度,時間以15分鐘左右為宜;
每日上下午各一次,5天1個療程。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是由于支配膀胱和其括約肌的中樞和周圍神經發生病變致使膀胱逼尿肌或括約肌神經控制失調所致,本法振顫頻率高,能達到人體本身的固有振顫頻率。
術者與患者雙方頻率相同時達到共振,對人體的機能起雙向調節作用,強化反射的修復和形成,使緊張性膀胱肌得以放松,緩解膀胱內括約肌及尿道外括約肌的痙攣;使松弛性膀胱肌得以興奮,促進膀胱逼尿肌的收縮,從而使膀胱肌松弛有度,調節自如,恢復排尿功能。
中風后尿潴留屬中醫“癃閉”范疇,由于膀胱失司而致。首先:本法從局部入手,振奮元氣,直中病所,能有效地疏通局部經氣,通調膀胱以利小便;其二:人之先天,從無形的精氣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賴于神闕系統,因此,神闕系統是形成于胚胎期的人體調控系統,是人體最早的調控系統和經絡系統的母系統,具有向全身輸布氣血的功能與對機體宏觀調控的作用;
其三:《素問?靈蘭秘典論》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又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人體水液代謝調暢有賴于三焦的氣化功能正常,三焦的氣化功能又依肺、脾、腎三臟維持。任脈總督一身之陰,有調節陰液代謝的功能,又能聯系上、中、下三焦,對三焦有調節作用;
肺經絡大腸、脾經經過腹部又與胃經相表里、腎經經過腹部又與腹部的膀胱相絡屬;本法手指著力于胃、腎、任脈,掌部著力于以神闕為中心的全腹,能調節肺、脾、腎三臟,從而調整三焦的氣化功能使水道通利。
總之,掌振以神闕穴為中心的腹部,既能使局部的膀胱氣機得以調暢,又能使三焦的氣化功能得以恢復,收到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