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以加味二陳湯為基本方治療。方藥組成:陳皮5g,法半夏10g,茯苓15g,甘草5g,紫菀10g,前胡10g,北杏仁10g。
臨證加減法:咳痰不爽加桔梗10g,花粉15g;痰黃粘稠加黃芩15g,魚腥草15g;咽喉瘙癢加薄荷5g,生姜10g;咽喉疼痛加板藍根20g,牛蒡子10g;
聲音嘶啞加蟬蛻5g,僵蠶10g;口淡痰稀加制附子10g,桂枝10g,干姜5g。
煎服法:清水3碗,浸泡30分鐘,猛火煮沸后文火慢煎30分鐘,得藥液150ml,待溫熱適中,徐徐咽下。藥渣復煎,水2碗,得藥液如前,每日1劑,分2次服。治療期間忌冷凍、煎炸、辛辣食品,戒煙酒。
咽喉為氣息出入之門,肺腑之要沖,咽喉與肺臟無論在生理和病理上都息息相關。外邪犯肺,先及咽喉,而咽喉病變,也會循經(jīng)入肺,故外感風寒濕熱之邪,侵入咽喉,凝阻氣道,或內(nèi)襲腑臟,使肺失宣降,則可成為咽源性咳嗽。
若失治誤治,可使風寒濕邪羔著于咽喉,隨陽盛之體而化熱,或因寒熱濕凝聚而成痰,若攻伐太過,又可使正氣損傷,以致余邪留戀。
若余邪未盡,復感新邪,新舊之邪交結,則病程纏綿,咳嗽不止。總覽病機,種種病因,最終是痰。
痰既是病理的產(chǎn)物,又是咳嗽的病因,痰阻則氣塞,痰清則氣順,氣順則咳止。故理氣化痰是治療喉源性咳嗽中疾之的。
加味二陳湯是筆者依“無痰不作咳”這一病機,據(j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二陳湯”加紫菀、前胡、北杏而成。
二陳湯原為脾失健運、濕聚成痰而設,陳皮、法夏為理氣化痰之要藥,氣順則痰降,氣化則痰消;茯苓健脾利濕,甘草和中健脾,使痰生無由。
加味二陳湯則取“二陳湯”理氣化痰之要,又以紫菀、前胡、北杏清宣肺氣,甘草配前胡,利咽止咳嗽功效卓著,全方則具理氣、化氣、清氣、利咽止咳之功,用于咽源性咳嗽,正中病機,故療效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