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先給予針刺,取頸夾脊穴(C 3~5 ),風池、百會、印堂、毫針刺,均用平補平瀉法。
留針20分鐘,10分鐘手法操作1次,繼予臥位手法牽引,患者俯臥,術者用拇指點、揉、三指揉捏和法在頸部和雙肩背部交替進行,使頸背部肌肉放松,達到松頸的目的;
然后自上而下用推法推橋弓,先推左側,后推右側,每側約1分鐘,其后取仰臥位,以左手拇指與食指對應固定頸椎,無名指與小指相疊固定右側枕骨,掌跟固定左側枕骨,右手則輕扶下頜,雙手同時牽引2分鐘,牽引力以患者耐受為度。
祖國醫學認為頸椎病是由氣血不足,筋骨衰退,筋脈空虛,氣血運行不暢,阻滯經脈,不通則痛;其氣血運行受阻,氣血不能上達于頭目,故見眩暈、麻木等。
督脈為諸陽之會,針刺百會、印堂能調整督脈氣血,振奮陽氣,從而使腦部經絡氣血運行通暢,恢復腦的正常功能,風池為治頭部疾患之要穴,現代研究認為針刺風池對腦血管有解痙、擴張和收縮雙重作用,可以改善腦部的血液循環。
針刺頸部夾脊穴,可以糾正頸椎病所致椎動脈血流動力學的紊亂,改善血流速度,提高腦血流量,從而使因使供血不足所致的頸椎病疾患得以緩解。
采用臥位手法牽引可以避免患者因坐位懸吊牽引后眩暈癥狀加重,甚至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
患者采取平臥位,可以使全身放松,在頸、肩部采用點、揉、捏、法可以使痙攣肌肉放松,椎關節紊亂得以矯正,從而緩解和解除對神經和血管的刺激和壓迫而使臨床癥狀得以緩解。本法是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有效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