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1)主穴:病變節段的雙側頸夾脊穴。輔穴:四神聰、內關、足三里、三陰交。
(2)操作方法:患者先取坐位,按常規消毒后,用30號1.5寸毫針在主穴進針0.8~1.5寸,于得氣后施小幅度、高頻率的捻轉補法1分鐘。幫助患者平臥放松后(注意頸部針刺部位勿接觸枕頭等物品以免影響針刺深度),用30號1.5寸毫針任選2對輔穴針刺,主穴及輔穴均留針30分鐘,間隔10分鐘行針1次,每天1次。
(3)療程:12天為1個療程。
失眠又稱不寐,有“目不瞑”“不得眠”“不得臥”之稱,中醫認為本癥與心肝脾腎關系密切,臟腑虛損至營衛氣血運行失常,陰陽失調是產生不寐證的根本原因。從現代醫學分析,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有研究表明,頸椎病導致睡眠質量差的因素有:
(1)該病引起的疼痛和麻木(包括頭頸部、肩背及肢體等部位);(2)植物神經功能紊亂;(3)不良的用枕習慣和睡眠姿勢;(4)頸椎病的反復發作和持續時間長。
脊椎骨質增生的部分壓迫了上述神經、血管等組織,產生頭痛、眩暈等癥狀。夾脊穴皮下有肌肉和橫突間韌帶,每穴都有相應椎骨下方發出的脊神經后支及其伴行的動脈、靜脈叢分布,針刺夾脊穴對椎動脈內徑及血流量的影響可能與調節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有關,能調整人體功能、降低脊神經的應激力,止痛、鎮痛,促進血循環,調整肌張力和緩解血管痙攣。
從經絡角度分析,夾脊穴所在恰是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經氣外延重迭覆蓋之處,夾脊穴于此聯絡溝通二脈,具有調控二脈的樞紐作用,針灸夾脊穴時能起到調節兩經的整合作用。
現代醫學生理解剖也證實,夾脊穴從分布形成上看與神經節段關系極為密切,針刺夾脊穴不但可影響脊神經后支,還可涉及其前支,前支與交感相聯系,能影響交感神經,從而與臟腑活動相關,具有調節臟腑氣血的功能,說明夾脊穴與臟腑之氣的密切聯系。針刺夾脊穴能改善頸部的微循環狀態,對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有調節作用,能改善組織的缺血和缺氧狀態。
針刺頸夾脊穴不僅可以糾正頸椎病所致椎動脈血流動力學的紊亂,改善血流速度,提高腦血流量,而且這一療效具有持續性和積累性,與療程有著一定的關系。初步揭示了針刺并不僅僅是治標,患者只要能堅持接受針灸治療,達到一定的療程,頸性失眠就會得以痊愈,頸椎病亦可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