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西醫治法 :口服擴血管藥尼莫地平片40mg,3次/天,連續服用1個月。眩暈停片50mg,3次/天,連用5~7天,癥狀緩解后改為50mg,1次/天,睡前服,連用1周。
血塞通注射液0.8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糖尿病患者用生理鹽水250ml)中靜滴,1次/天,10天為1個療程。
乙酰谷酰胺注射液0.3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糖尿病患者用生理鹽水250ml)中靜滴,1次/天,10天為1個療程。
對血壓低于90/60mmHg或對血塞通不能耐受者改用生脈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糖尿病患者用生理鹽水250ml)中靜滴,1次/天,10天為1個療程。
中醫治法 :上述治療基礎上,根據中醫辨證分型,以自擬定眩湯隨證加減,予以中藥水煎劑口服,150ml,4次/天,每日1劑,10天為1個療程。
脾虛濕阻,風痰阻絡型 治則:健脾利濕,化痰通絡。方藥:自擬定眩湯(葛根30g,地龍15g,川芎15g,郁金15g,靈磁石30g,刺蒺藜30g,蔓荊子30g,生石膏30g)加白術15g,云苓15g,扁豆20g,澤瀉20g。
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型 治則:補益肝腎,平肝息風。方藥:自擬定眩湯(同上)加煅龍骨牡蠣各30g,鉤藤30g,天麻10g。 氣滯血瘀,絡脈不暢型 治則:益氣養血,活血通絡。方藥:自擬定眩湯(同上)加桃仁10g,紅花6g,全蟲6g。
西醫對椎-基動脈供血不足的研究認為:其發病的主要病因為血管因素,包括動脈粥樣硬化,微血管血栓形成,動脈狹窄,椎-基動脈舒縮功能障礙,椎動脈受機械性壓迫發生狹窄或閉塞,動脈壁交感神經受刺激引起椎動脈痙攣,及其他病因所導致。
故血流動力學因素在其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且經臨床觀察,頸椎病的嚴重程度與本病的發作之間并不成正比關系,即某些患者頸椎病嚴重,卻并不出現椎-基動脈供血不足,而發病者的頸椎病也不一定嚴重。因此,本病的治療關鍵是迅速改善椎-基動脈的血流動力學障礙。
運用血塞通注射液(生脈注射液)、尼莫地平片能增加腦血流量,擴張腦血管,改善血流動力學,降低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所致的卒中指數,減輕腦水腫,迅速溶解血栓,恢復缺血區的再灌注,減輕缺血所致的病理性損傷,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滯度,改善微循環。
運用乙酰谷酰胺注射液能減少腦供血不足區域的腦組織損傷,改善神經細胞的代謝,維持神經系統的應急能力,迅速改善腦功能。上述藥物的聯合應用能迅速改善椎-基動脈供血不足所致血流動力學障礙,減輕腦功能的損傷。椎-基動脈供血不足的主要癥狀為眩暈,視物旋轉,當屬祖國醫學 “眩暈”范疇。
《景岳全書·眩運》中有“眩運”一證,“虛者屬其八九,而兼火痰者不過一二耳”的記載,故歷來認為本病病因以虛為主,常夾風、火、痰、瘀,現在這方面的研究已有發展。認為屬氣虛血瘀引起,氣虛為本,瘀血為標,因虛致瘀,氣血不足,脈絡不利,清竅失養而發為眩暈。
或痰濁內蘊,瘀血阻絡,因痰濕粘滯難去,阻礙氣機,影響血液運行,血流瘀滯,痰瘀互結,阻于清竅,臟腑失養,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而發為眩暈。或氣血不足,腎氣不旺,日久致血滯脈中,氣血津液不能上奉清空,髓海空虛,腦竅失養而發為眩暈。
故本病病因病機多虛實夾雜,錯綜復雜。筆者通過臨床觀察,發現本病患者大多有神疲,身困,納呆,口中粘膩或口苦等證,舌苔多黃膩或白滑,脈多滑或濡,脈證合參當屬痰濁內蘊之征,運用自擬的“定眩湯”通過辨證加減,隨證施治。
中西醫結合治療椎-基動脈供血不足,避免了長期口服西藥所致的副反應,提高了療效,降低了復發率。大大減少了患者因椎-基動脈供血不足反復發作所致急性卒中的概率,明顯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