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取穴:主穴:百會、豐隆、支溝、天樞。配穴:脾虛體弱者加足三里,體壯有熱象者加陽陵泉,屬氣機壅塞者加氣海,便秘時間較長,秘結重者,加水道(左側)、歸來(左側)、大橫(左側)。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臥位,兩腿伸直,兩前臂內旋平放于身體兩側,選用28號1.5~2.5寸毫針,針刺前穴位處皮膚進行常規消毒。百會穴,用1.5寸毫針,先向后平刺1.0寸,快速捻轉1分鐘,將針退至皮下再依次分別向左右平刺,手法同前;
豐隆穴,用2.5寸毫針,直刺,進針1.5~2.0寸,捻轉提插,針尖可稍斜向上方,使針感向上傳導,施瀉法;足三里穴、陽陵泉穴手法同前,虛證足三里穴施補法;
支溝穴,用2.0寸毫針,直刺,進針1.0~1.5寸,針尖稍斜上方,使局部針感向肘部放散,提插捻轉,施瀉法;天樞穴,用2.5寸毫針,直刺1.5~2.0寸,施提插瀉法,得氣后將針稍微向上提起;
氣海穴、水道穴、歸來穴、大橫穴,以上4個穴位,操作方法同天樞穴、大橫穴,可橫刺透天樞穴。針刺后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施行手法1次,以加強療效。10次為1個療程。
本病的發生,西醫學認為是由于神經調節興奮性降低,腸道平滑肌收縮減弱,腸蠕動減緩,膈肌、腹肌、肛門相關肌群不能協調而致。中醫認為,陽之氣不足,脾失健運,三焦不利,腑氣不通而致大便秘結難下。
治宜通經興陽,調節脾胃,通利三焦,以助傳導為法。方中首選百會穴,遵遠路取穴,下病取上的原則,百會穴位居頭頂,為督脈之會,諸陽經之所會,振奮一身陽氣。
百會穴有興奮提肛肌調節肛門內外肌群協調性的作用,治療脫肛有效,治療便秘也有良好效果;豐隆穴為陽明之絡穴,別走太陰,能調理脾胃,理氣通便,且《難經》稱肛門為“魄門”,豐隆穴能安神定魄,《針灸大成》謂其可“治大小便難”,實為治療便秘之要穴;
支溝手少陽經穴,宣三焦氣機,通腑氣,散瘀結;天樞穴,位于上下腹之間,為調解上下腹氣機之樞紐,屬大腸募穴,有理氣消滯,調整大腸功能的作用;水道穴、歸來穴為脾胃經脈循行所過之處,有調節脾胃,通利三焦之功效。諸穴和用,能振奮陽氣,調整三焦,醒脾胃,促運化,使中陽得興,三焦腑氣得通,大腸濁氣得降,便秘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