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藥用魚敗合劑:魚腥草、敗醬草、白花蛇舌草、紅藤、蒲公英各30g,
在臨床上隨證加減,如有附件增厚有包塊者加三棱、莪術增加活血化瘀;有附件囊腫者加昆布、海藻軟堅散結;大便干結者加大黃推陳致新;發熱者加金銀花、苦參增強清熱解毒瀉火之功。
用法:將上藥加水500ml濃煎取汁100ml,待藥汁溫熱后(30~40℃)用100ml的輸液瓶裝滿,蓋上橡皮塞,插上一次性輸液管,關閉調速器,將下端剪平,擦上眼藥膏或凡士林軟膏(起潤滑作用),側臥位,自己將輸液管慢慢從肛門塞入約20cm左右,打開調速器,緩慢灌入。灌完后,保留0.5小時,每日1次,2周為1 個療程,月經期停用。
慢性盆腔炎屬中醫“帶下”、“腹痛”、“瘕”等病范疇,中醫認為,本病發生與經行產后,胞脈空虛,或平素體虛,邪毒乘虛內侵,以致濕濁,熱毒蘊結于下焦,壅滯于胞宮,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濕熱下注則白帶多且色黃。氣血凝滯聚而成為瘕膿腫。在辨證中,既有濕熱邪毒的壅結,又有瘀血阻滯。
西醫認為,慢性盆腔炎,是因分娩或流產時,胎膜早破,胎盤殘留或宮腔手術消毒不嚴,或不潔的婦科檢查;或經期性交,或子宮內膜壞死招致細菌感染,而引起的子宮內膜,子宮輸卵管卵巢等發炎。故在治療上根據盆腔炎的發病機制,采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排膿止痛的方法治療盆腔炎,首先是將此方口服,應用于臨床觀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但患者長期口服這些苦寒藥物,對胃腸有一定的刺激,同時增加肝臟負擔,而且吸收緩慢,故研究將此方改為灌腸使用。從解剖分析,盆腔與腸道僅隔一膜,通過中藥自擬灌腸,可使藥物接近病灶,直接被腸粘膜吸收能很快發揮作用,既能改善局部疼痛與炎癥癥狀,而且通過活血化瘀作用機化吸收,可使增厚、增粗的附件組織粘連消退,包塊縮小。
方中的魚腥草、敗醬草、蒲公英、白花 蛇舌草、紅藤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散結排膿的作用。現代藥理試驗研究發現,魚腥草、敗醬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多種革蘭陽性及陰性細菌均有抑制作用。敗醬草還有鎮靜之功效。
紅藤活血化瘀,《本草圖經》:“攻血、治氣塊”,《草木便方》:“溫、入血分,破瘀生新止血?!睋蟮兰t藤還有鎮痛作用,有明顯提高動物耐缺氧能力,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藥僅五味,配伍得當,藥證吻合,故療效滿意。
本研究治療方法簡單、使用方便、吸收快、療效確切,對人體無損害。而且藥源廣泛,藥價低廉。廣大盆腔患者均能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