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1)
內服中藥:黃芪30~60g,黨參15~30g,枳殼15~45g,升麻4~6g,柴胡、甘草、五味子各6g,陳皮、當歸各10g,茯苓、白術各12g。
用法:水煎服,日1劑。30日為1個療程,連服2個療程。
加減:兼有便秘者加麻仁20g,腹痛甚者加元胡10g,泛酸者加海螵蛸、象貝各10g,嘔惡者加姜半夏12g,蘇葉10g;腹瀉者加補骨脂12g,石榴皮15g。
(2)
西藥用苯丙酸諾龍針劑25g,肌注,每周2次。
中醫認為,胃下垂的病機多責之于脾胃運化失職,中氣下陷。故采用調補脾胃、升陽益氣之補中益氣湯,加用行氣散痞之枳殼,益氣收斂之五味子,以調節胃液分泌,促進消化,達到益氣健脾、升陽舉陷、行滯消痞之目的。
方中重用黃芪、枳殼,以加強益氣升提之力。因胃下垂多見于瘦弱之人,故用苯丙酸諾龍針以促進蛋白質合成,抑制蛋白質分解,促使患者早日康復。治療期間,囑患者加強營養,注意調護,忌提重物,少食多餐,少進湯水,餐后平臥半小時,枕頭墊高腰臀部等,以助胃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