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針具用1.5~2.5寸毫針。取穴選患側的太陽、頭維、率谷、風池、列缺、陽陵泉、陰陵泉、足三里、懸鐘、太沖穴。
穴位部皮膚常規消毒后,太陽、太沖直刺1.0寸左右;頭維、率谷、列缺沿皮刺入1.0寸左右;針風池穴時,針尖微下,向鼻尖斜刺1.0寸左右;陽陵泉、陰陵泉、足三里刺入2.0寸左右。
根據“刺之要,氣至而有效”的理論,要十分注重針下得氣。刺入后用提插、捻轉手法,使每針都有酸麻沉脹的感覺,然后留針40分鐘起針。留針期間,每10分鐘行針1次。
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根據經脈在頭部的循行部位,痛在兩側者多與少陽經有關。中醫學認為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故針刺時以少陽經的腧穴為主,局部腧穴為輔。
現代醫學認為:偏頭痛與調節血管運動有關的中樞神經部分功能失調有關。中醫學認為:本病多因肝血虛、肝陽上亢、痰熱寒濕侵入經絡等所致。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少陽經氣血失調,經絡通路運行不暢是產生疼痛的根本原因。經絡具有運行氣血,調節陰陽的作用。
針刺可調氣行氣,氣行則血行,氣血暢行,經脈通利則疼痛自消。
從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針刺治療可以調節神經功能,緩解或消除腦血管的痙攣狀態,使腦組織的微循環獲得改善,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