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術中探查確認癌腫無法切除后,結扎切斷胃右血管及胃網膜左、右血管,以阻斷癌腫的大部分血供。在距癌腫邊緣的近端6~8cm處打開胃結腸韌帶,然后于小彎側肝胃韌帶上開一相對的孔穴。在此間用兩把胃鉗夾緊胃體后,在兩鉗之間將胃體切斷。切斷處邊緣距癌腫邊緣至少應有5cm。將遠切端縫閉,并注意加強縫合。
將胃的近切端之全長行粘膜下止血后與空腸做結腸前吻合。吻合口下方加做空腸輸入輸出袢側側吻合。關腹前用5-氟尿嘧啶500mg、卡鉑100mg分別溶于500ml蒸餾水中行腹腔灌洗。
術后除常規抗炎、輸液外,要適當靜脈給予脂肪乳劑、復合氨基酸及白蛋白,以提供能量,減輕組織水腫,促進吻合口及切口愈合。
術后1個月開始腹腔化療。用5-氟尿嘧啶500mg、卡鉑40mg分別加入500ml蒸餾水中,經套管針于上腹部穿刺緩慢滴入腹腔。每月1次,共半年。
同時加用中藥口服3~6個月,以扶正祛邪、培元固本為原則。主要中藥有人參、白術、半夏、木香、陳皮、生地、當歸、川芎、茯苓、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等,根據辨證進行加減。
胃癌隔出術由Devine首先提出并被逐漸推廣以用于無法切除的胃竇癌及不能Ⅰ期切除的十二指腸潰瘍。由于癌腫被隔出,消除了癌細胞沿胃壁浸潤而導致吻合口再發和梗阻的因素,使病人營養狀態得到改善,生活質量提高。
鑒于癌細胞在胃壁內浸潤可達5cm,故行此術時要注意切斷處距離腫瘤邊緣至少應有5cm。此外,如幽門部已經完全阻塞,則不宜行隔出術。因幽門既已不通,幽門竇部積滯的分泌物可能會使切斷閉合端脹破。我們在胃癌隔出的同時結扎了胃右血管和胃網膜左右血管,切斷了癌腫的大部分血供,從理論上講能有效地限制腫瘤的生長,甚至使之壞死、縮小。
據文獻報道:胃腸道癌復發機制以局部復發和腹腔種植為主,腹腔化療能有效殺滅脫落的癌細胞,降低胃腸道癌的術后復發率。經靜脈途徑給藥化療對全身毒副作用比較大,接近晚期的病人其全身狀態及肝腎功能差,多不能耐受系統的靜脈化療。故行區域性腹腔化療更為合適。
藥物進入腹腔后直接與腫瘤表面及已脫落的癌細胞接觸并將其殺滅,且可經腹膜吸收經門靜脈系統和腹膜后淋巴系統吸收入血,對胃癌的血行轉移和淋巴轉移也有一定療效。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正氣虛弱是形成腫瘤的內在因素。胃癌的辨證主要分為肝胃不和、痰濕凝結、氣滯血瘀、胃熱陰傷、脾胃虛寒等五種類型 [3] 。因此,治療上應以扶正祛邪,并根據病情及辨證分別施以舒肝和胃、理氣散結、活血化瘀、清熱養陰、溫中散寒等治則,對抑制腫瘤發展可起到一定作用,同時能增強機體免疫機能,減輕化療的毒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