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1)在進行全身查灶基礎上,貫徹“以灶為腧”法則,以理筋手法施予理筋解結;
(2)重點對眶膈筋區,顳筋區、枕筋區及頸筋區施以每一個病灶的不同手法理筋,達到筋結病灶的一般松解;
(3)針對上述筋區的痼結病灶,以固灶行針方法,施行針刺治療;
(4)根據患者病情需要及承受能力,進行補遺“梳頭”治療,每天治療1次,10天為一療程,療程間間隔5~7天,可令結聚的病灶經脈疏通,邪從表解,達到治療目的,一般不留針。
注意事項:
(1)急性傳染病,嚴重器質病變病例,感染及惡性變肢體及部位、出血傾向及咯血病例、極度衰弱病例、孕婦、產婦、嬰幼兒等禁用。(2)做好解釋工作,取得病人配合協作。(3)注意病者狀況,操作細致,嚴防粗暴行事,以防折傷。(4)按病者的承受能力,施以因人、因病的治療量度。(5)嚴格無菌操作,防止感染。(6)嚴防刺傷重要部位及臟器。
經筋療法來源于壯族民間醫術及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是壯醫非藥物療法科研成果,由于經筋是經絡連屬部分,故經筋療法實質是經脈針灸療法新領域的開發。
經筋療法診療的直接對象是人體的“經筋系統”,它包含人體的皮膚、肌肉、肌腱、韌帶及廣泛性的機體膜性組織、結締組織以及與其交織為網的末梢神經、血管、淋巴組織等,這些組織任何一個局部性病變,尤其是肌性收縮,勢必導致系列性的連鎖反應,發生累積性廣泛病變。
經筋針刺“消灶”療法,是在經脈針刺療法基礎上,針對經筋結構,生理病理及病機,尤其是針對經筋“結灶”形成,需要進行“解結”治療的特點而發展形成,主要治療的對象,是經筋的病癥,其主要直接施治的部位,是經筋“病灶”,其任務是“消灶解結”。
該療法具有施治目標明確,定位準確,直達病所,得氣顯著,效力集中,見效快,消灶力強,病愈的遠期療效鞏固等優點,是一門集針灸與手法為一體的獨特療法,效果超越于一般的針刺療法,體現了“特效穴”群體的特性。
偏頭痛屬于中醫少陽經證,多因頭頸部的肌筋持續性收縮,導致少陽經之氣機樞轉失衡,氣滯血瘀,經脈阻閉,發生“不通則痛”的臨床表現,形成經筋結灶,具有可觸察到的陽性病灶體征,由于頭部的筋脈豐富,但其淺薄而緊,故其病變發生時,致痛尤烈。
肌筋性頭痛,世人對它具有共識,美國腦科學專家彼德森氏指出:“頭痛是由于頸的肌肉及纖維僵緊而引起,”彼氏創導了“拉頸法”治療頭痛,據稱“堅持治療”3個月可把疾病治愈。第一軍醫大學的鐘世鎮教授通過研究證實了經筋療法通過舒筋減壓→改變肌筋的環境,從而促進神經康復。
經筋療法,運用“綜合消灶”手段,解除持續性收縮狀態的筋結,對于肌筋性頭痛,具有優于藥物治療的效果,值得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