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中藥治療:
方藥組成:柴胡12 g,枳殼8 g,白芍15 g,當歸12 g。川芎12 g。生地12 g,懷牛膝10 g,桔梗6 g,酸棗仁18 g,柏子仁18 g,紅花8 g,紫丹參8 g,桃仁6 g,炙甘草10 g。
用法:浸泡30分鐘,煎煮3次取汁,頭煎汁晚上服用,余二汁混勻,早、中午服用,服藥期間停用其他鎮靜劑。
同時注意調暢患者情志,避免憂愁思慮,睡前禁飲濃茶、咖啡、酒。按時起臥,參加適當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分型加減:肝郁化火,加黃芩、山梔、夏枯草;痰熱內擾枳殼改枳實,加法半夏、竹茹、石菖蒲、遠志;陰虛火旺去川芎,加黃連、生牡蠣、生龍骨;心脾兩虛重用生地,加太子參、炒白術、白芍、酸棗仁、柏子仁;心膽氣虛加龍齒、茯神、石菖蒲。
穴位埋線方法:
以一次性注射器取2~4 ml丹參注射液,排氣備用。取已制備好的鉻制羊腸線約2cm,將羊腸線逆行穿入注射器針頭內。找準天宗穴區內最敏感的部位。將針頭直刺入穴內,邊推注射器邊退針,將羊腸線及丹參注射液注入穴區內。針孔以棉球壓迫,膠布固定。4~5天針孔愈合后取下膠布。一般20~30天1次,3~4次為1個療程。
血府逐瘀湯出自王清任之《醫林改錯》,用以治療“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諸癥。王氏也指出:“夜不能睡,用安神養血藥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臨床上頑固性失眠患者多長期服用鎮靜催眠藥物,效果常逐次遞減。對此類患者如能詳察病候,一般能發現“瘀血”征象。但亦有少部分患者無可察“瘀血”征象,采用血府逐瘀湯治療亦往往能奏效。
方中柴胡、枳殼,白芍藥疏肝和血、理氣開郁;當歸、生地滋陰養血、益心安神;川芎、紅花活血通絡。對于病程短、舌唇紫暗不明顯患者,川芎、紅花用量要小,其中作用有二:通經活絡,加速血行;助桔梗,使諸藥上行于心胸,又合枳殼、牛膝,一升一降,開胸行氣活血。
若病程長,唇舌紫黯,因久病入絡,此類活血之品用量可稍大,通經祛瘀,通暢臟腑氣血。諸藥配伍,陽升陰潛,氣血調達,共奏疏肝和血、養心安神之功。
穴位埋注法是集穴位注射療法、埋線療法及針刺療法于一體的一種方法。取天宗穴進行埋注治療,其理由有三。
首先,天宗穴是小腸經的經穴,心經與小腸經相為表里,本經也可以治療表里經的病變,故小腸經也可治療心經的病變。失眠一癥究其原因與心經功能失調有關,故取天宗穴治療該病有其經絡學基礎;
其二,天宗穴位置在背部肩胛區,與“心”位置較近,本著“循經所過,主治所及”的原理,該穴也可治療心經病變;
其三,以丹參注射液作為穴位埋注的載體,丹參注射液內含有丹參、降香,二藥均可通達心脈,活血化瘀。心神得養,夜臥則安。
綜上所述,血府逐瘀湯化裁內服,配合天宗穴埋注治療頑固性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