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基本方:熟地15g,茯苓20g,棗皮10g,澤瀉10g,丹皮10g,淮山藥20g,酸棗仁20g,知母10g,川芎10g,甘草10g。
用法:將以上藥物納入藥鍋中,溫水泡之30分鐘,以文火煮沸20分鐘,取藥汁200ml ,溫服,每天2次,2日1劑。
用藥期間停服鎮靜藥,晚飯后禁濃茶飲料,睡覺前排小便。
隨癥加減:口干心煩加麥冬、五味子;心氣虛加黨參、白術;心陰不足加柏子仁;心血不足加白芍、黃精;脾胃虛弱加陳皮、法夏;出汗加龍骨、牡蠣;痰阻心竅者加菖蒲、遠志;情緒低落加郁金、合歡;陰虛火旺加生地、杭芍;陰陽不交之失眠加夜交藤;肝郁加柴胡、香附;血不上榮加女貞、旱蓮草。
失眠癥是人體周期晝夜節律紊亂疾病的一種表現形式,具有一定的延續性。失眠發生率高,中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心者,神之本也。藏神主神明。腎者,精之本也。寐雖由心,必賴腎水上滋于心,心火下溫于腎,則精與神合,陽入于陰,水火互濟,自然安寐。
《類證治裁》:“凡人寐,必心火欲其下降,腎水欲其上升。斯寐寐如常矣”。因此虛煩失眠之證,均由氣血和臟腑功能失調,陰虧于內,陽浮于外,陽不入陰,心神失守所致。而中老年人已近天癸竭,肝腎不足,腎水不能上濟于心,心火獨亢,心陰暗耗,精與神失合,而成失眠之證。
腎氣虧虛,藏陰不足,腎水不能上濟于心,心火獨亢,神不內舍故失眠、心煩。腰為腎府,腎主骨而生髓。腎虛封藏失職,則骨髓不充,故見腰膝酸軟無力、夜尿增多;腦為髓海,腎虛髓不上榮,腦海空虛,則腦髓不足,故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真陰虧損,虛火上炎所致,陰虛則相火內擾,故盜汗、遺精;余如消渴、骨蒸潮熱、手足心熱、牙齒動搖、小便淋瀝、舌紅、脈細數等癥,皆為腎陰虧虛之象。
六味地黃湯共為腎、肝、脾三陰并補之劑而以補腎陰為主。方用熟地滋腎陰、益精髓為主;山萸肉滋養肝腎;山藥滋腎補脾陰;三藥合用,以達到三陰并補之功,又配茯苓淡滲脾濕,以助山藥之益脾;澤瀉清泄腎火,并防熟地之滋膩;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萸肉之溫;棗仁、夜交藤補心血滋心神;龍骨、牡蠣重鎮安神,收斂固澀;知母補陰清熱;川芎活血行氣、調養肝血;黃精補脾益氣;生地、白芍養陰退熱、平抑肝陽;柏子仁養心安神;甘草調和諸藥。
各藥合用,具補腎之陰,助腎水上交于心,心火下溫于腎,使之陽入于陰,陰升陽潛退虛熱,水火相濟,陰陽交泰,精與神合,其寐自安。全方滋補而不留邪,降泄而不傷正,補中有瀉,寓瀉于補,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