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芎歸芍藥湯組成:川芎20g,白芍30g,赤芍15g,丹參20g,當歸15g,牛膝15g,蜈蚣2條,全蝎10g,蔓荊子20g,白芷15g,細辛4g,甘草10g。
加減:如頭痛劇烈、面紅目赤、口苦咽干,為肝經火盛,可加膽草、生地、枝子、鉤藤等清熱藥,如有肝郁氣滯者,伴有月經不調,可加香附、柴胡、元胡、川楝子,如伴有虛癥、頭部隱隱作痛,伴有周身無力,面色蒼白,氣短、懶言、食少,可加黃芪、黨參或太子參、白術等,如遇寒而發者,可加桂枝、防風,如頭痛兼有腰酸、腿軟、頭暈、耳鳴、五心煩熱,為肝腎陰虛者,可加五味子、女貞子、旱蓮草、山芋等。
用法:發作時服藥,每日1劑,水煎服3次,分3次溫服,14天為1個療程,連續服1~2個療程,如病程較長疼痛較重,可連服3個療程。
祖國醫學認為,頭為諸陽之會,頭痛的病因雖多,但臨床上關鍵在于辨證,首先分清外感和內傷,辨別虛實,外感一般頭痛時間較短,多以風邪為主,內傷頭痛時間較長,臨床表現有虛有實,或虛中挾實,錯綜復雜。
凡內傷頭痛者,多由氣血俱虛,血虛生風,上擾巔頂,內入腦海即發或由肝血不足,虛風內生,上擾清竅,而為巔頂痛,故治療多采用祛風、活血、通絡為主,養血祛風以瀉其上。
因本病多數病程較長反復發作,久病入絡,久病化瘀,故在治療此病時,首先采取活血化瘀,祛風止痛之功,方法有上開頭目,下行血海,能疏肝經之風,治少陽、厥陰頭痛及血虛頭痛之圣藥,現代醫學認為,頭痛患者極易發生血液流變學變化,異常患者的血液處于高粘及高凝狀態,故采取降低血液粘稠度,對治療頭痛有較好的效果。
據有關報道,川芎內含揮發油,川芎內服對中樞神經有鎮靜作用,改善血管的收縮功能,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止痛的目的,所以大量用川芎、白芍等,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能降低平滑肌張力,解除平滑肌痙攣,是治療頭痛不可缺少的藥物,緩解止痛的主要藥物,當歸、丹參、牛膝、甘草,以養血、活血、引血下行,以助川芎之養血、活血、止痛之功。
蔓荊子是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不可缺少的藥物,白芷陽明經頭痛的要藥,有助上藥止痛之功。全蝎、蜈蚣均為神經系統機能藥,循環系統體質藥,具有鎮痛、解毒、祛風、通絡、止痛之功效,所以上藥配伍治療頑固性頭痛療效更佳。
二藥有毒在本組用量不宜過大,本方能虛實標本兼用,如臨床根據疼痛的部位及疼痛的性質,加減活用,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