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作硬膜外麻醉后,先用克氏針在C-臂X線機下定位,自股骨粗隆下作長約2.5cm左右的縱形切口,切開皮膚,使用特制的器械依次分離軟組織、闊筋膜,鈍性分離股外側肌,切開骨膜并適當暴露股骨粗隆下皮質。
在C-臂X線機監視下將導針鉆人股骨頭內,至股骨頭前外側軟骨面下。在粗隆下、外約2 cm,經股骨頸,用直徑為lcm的空心鉆頭沿導針作股骨頭減壓至軟骨下骨,并注意不要穿透關節面,以生理鹽水沖洗骨隧道內的骨碎屑后,取同側髂骨塊并剪成細長條狀將軟骨下骨質填實。
沖洗術野后,逐層關閉切口,于闊筋膜下留置負壓引流管1條。
正常股骨頭內壓平均為18mmHg,而骨壞死達61mmHg,髓芯減壓是基于此病理基礎設計的治療股骨頭壞死常用的一種手術治療方法。然而這種修復后來被證明是不完善的,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因素是股骨頭壞死在修復過程中隨著血運的重建,破骨和骨吸收的速度常大于新骨的形成,髓芯減壓術使本已薄弱的軟骨下骨的機械支撐力進一步減弱,尤其是激素所致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其骨質疏松明顯,髓芯減壓術導致應力集中,引起股骨頭塌陷。
單純髓芯減壓不能預防或糾正股骨頭塌陷,反而會加速股骨頭的塌陷,因此,出現了各種方法治療股骨頭壞死,如:髓心減壓病灶清除+帶(或不帶)血管蒂骨瓣植入等。
但傳統的髓芯減壓+帶血管蒂骨瓣移植手術時間長、出血多、手術操作復雜,且術后需較長時間的固定,無法在術后早期進行功能訓練,不利于患者的康復。
鉆孔減壓加自體髂骨植骨術由于創傷小、手術時間短、出血少、術后不需要長時間的固定,可在術后早期行功能訓練,患者恢復效果好。
對于早期、塌陷<2 mm的股骨頭壞死患者,采用鉆孔減壓加自體髂骨植骨,其優點在于髓芯減壓可以降低股骨頭內過高的壓力,改善股骨頭的血運;鉆孔和植骨在促進壞死股骨頭再血管化的同時,也發揮著力學作用,有預防股骨頭塌陷的作用。
鉆孔減壓加自體髂骨植骨術既清除了壞死骨又降低了骨內壓,死骨的清除有利于股骨頭的修復;經過減壓,封閉的骨髓腔被打開,骨內壓因缺血造成的高壓隨即緩解,刺激了毛細血管的再生及骨小梁的形成,骨內靜脈回流改善,增加血供,股骨頭再生的過程也開始,骨內循環得以重建,從而提高股骨頭的強度;植骨能有效修復骨缺損,促進骨愈合和再生,并提供了有效的機械支撐,可防止或延緩股骨頭的塌陷,可延遲青壯年患者的人工關節置換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