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予養陰清熱方。藥物組成:生地黃15 g,玄參15 g,麥門冬9 g,天花粉15 g,女貞子15 g,黃芩15 g,桑白皮15 g,枇杷葉12 g,白花蛇舌草30 g,丹參30 g,牡丹皮12 g,赤芍藥30 g,生山楂30 g。
皮損以結節為主加夏枯草、浙貝母,濕熱較甚,舌苔黃膩,便秘加厚樸、黃連;皮損在月經期加重,酌加肉蓯蓉、山茱萸。
用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服。
痤瘡屬中醫學肺風粉刺、酒刺等范疇。《素問·生氣通天論》指出: "汗出見濕,乃生痤疒弗。高梁之變,足生大丁……勞汗當風,寒薄為查皮,郁乃痤。” 一般認為痤瘡的發病多由素體陽熱偏盛,加上青春期生機旺盛,營血日漸偏熱,血熱外壅,氣血郁滯,蘊結肌膚;或因過食辛辣油膩之品,熱積胃腸,胃腸濕熱不能下達,反而上逆,蘊阻于肌膚而成。
臨床應用宣肺清熱涼血之品僅能取一時之效,而難以控制其復發。臨床發現痤瘡的發病,其根本原因在于肺腎陰虛,陽氣亢盛,陰不制陽而產生陰虛火旺之證。腎水不足不能上滋于肺,肺陰不足則不能滋養肌膚,使局部肌膚抵抗力下降,易為外邪所傷。而臨床常用的清熱利濕之品又極易耗津傷液,且病程日久,反復發作易致陰更虛,陰更虛則火易旺,火更旺則陰更傷,形成惡性循環,終致病情纏綿,難以根治。
辨治當從審因求本入手,治療當以滋陰清熱為主。肺經風熱、腸胃積熱皆為標實之證,而肺腎陰虛才是發病之本。養陰清熱方中生地黃、玄參、麥門冬、女貞子、天花粉養陰清熱;黃芩、桑白皮、枇杷葉、白花蛇舌草宣肺清熱;丹參、牡丹皮、赤芍藥和營涼血;生山楂活血散瘀消滯,兼清胃腸濕熱。全方共奏養陰清熱涼血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