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方:
白頭翁50克、黃連25克、苦參50克、白芍25克、大黃15克、土茯苓20克、黃柏20克、白芨30克、丹參40克、云南白藥2克、烏梅30克。
治療方法
每日1劑,加水1000ml浸泡2h。文火水煎2次,每次40min取汁,合并2次煎液后再濃煎至約200ml,放置沉淀后取汁150ml直腸給藥。
晚睡前排空大便,取頭低臀高左側臥位,臀部抬高1Ocm,將18號導尿管輕輕插入病變部位,直腸病變者深約15cm,灌腸成功后繼續保持臀部抬高1Ocm,左側臥位30min。乙狀結腸或以上者深約30cm,灌腸成功后,改為胸膝臥位15min,使藥液到達整個結腸保留4h以上。
若藥液很快排出,半小時再重灌1次。每晚1次,30次為1個療程,休息2d后開始第2療程,共用2個療程。
治療過程中停用治療UC的其他藥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酒類。
保留灌腸不僅使藥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消腫抗炎,改善微循環,促進潰瘍愈合,而且還可以通過直腸中下段血管直接進入大循環,減少藥物在肝臟中發生化學變化,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由于吸收途徑不經過胃和小腸,完全避免了胃腸酸堿消化酶對藥物的影響,同時也減少了對上消化道的刺激。
據現代醫藥研究,白頭翁、黃連、土茯苓等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抗菌、抗滲出、抗過敏作用,白頭翁對腸粘膜有收斂止血作用;白芍能改變大腦皮層的紊亂狀態,具有解痙、鎮痛、消炎和雙向調節免疫功能作用;大黃能使局部血管收縮及出血時間縮短,有利于腸道粘膜屏障的建立而控制出血;苦參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作用,對結核桿菌、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還有抗過敏作用;黃柏外敷促進皮下溢血吸收,對血小板有保護作用,使其不易破碎;五倍子所含鞣酸有沉淀作用,使粘膜潰爛局部蛋白凝固成膠狀,以保護創面,加快粘膜修復,同時使小血管被壓迫收縮而起止血功效,并對多種細菌有殺滅和抑制作用;大量白芨,可使藥液粘度增大,有利于藥物覆蓋于腸粘膜潰瘍面,能使血細胞凝聚,形成人工血栓,達到良好的止血生肌目的;丹參中丹參素可透過細胞膜,清除細胞中的氧自由基,抑制組織中脂質過氧化反應,并能部分地保護組織中的SOD活性,穩定細胞膜通透性,糾正高凝狀態,改善微循環,減輕炎癥反應。丹參的活血功能,烏梅的收斂功能可使腸管痙攣得到緩解,加之云南白藥的止血功能,故收效良好。
本方出處:山東東營勝利石油管理局肛腸病防治院 賈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