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①維生素類藥物:復合維生素B(2片/次,3次/日);維生素C(0.1~0.2g/次,3次/日),有促進代謝和解毒作用;慢性營養不良者,可適當補充維生素B12和葉酸;有凝血障礙者可注射維生素K1。
②抗肝纖維化藥物:中藥當中的丹參、桃仁制劑有活血祛瘀作用。丹參可減輕肝硬化動物細胞外基質的產生,提高膠原酶活性,減少肝星狀細胞向成纖維細胞的轉化,促進肝內膠原蛋白的降解,加速纖維組織重吸收;
而且丹參還能使肝再生度、核分裂相指數增高,具有一定的促進肝再生作用,并能改善肝臟血液循環,加速肝硬化患者肝臟的血流速度;
而桃仁具有增加肝臟血流量,提高膠原酶活性,促進肝內膠原分解代謝,抑制肝竇毛細血管化,抑制星狀細胞活化的作用。
③抗病毒治療:需要長期應用,目前常用藥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替比夫定、恩替卡韋等。
④中醫中藥治療:中藥作用在于改善癥狀,減少西藥不良反應和利尿劑用量,在肝硬化腹水未形成前使用,可改善肝功能,促使血漿白蛋白上升,球蛋白、膽紅素和肝酶下降。
肝硬化病人使用HCT、速尿等利尿藥后,容易出現舌質轉紅,苔剝,此為陰傷,若不停藥則進一步出現真陰枯竭,邪水旺盛,呈現舌光無苔、二便艱澀難通、昏迷者,屬生命垂危,方用六味地黃湯合膈下逐瘀湯加減,以熟地、山萸、首烏、肉蓯蓉、龜板等育陰化氣,配以澤瀉、車前子、丹皮、當歸、赤芍等活血祛瘀。
脂肪乳制劑有助于肝功能恢復,特別是中長鏈脂肪乳,可直接被肝臟利用而不在其中儲存。從中醫方面來說,白蛋白為人體至陰之品,滋陰主要靠白蛋白,同時滋陰要適當補充血肉之品,如瘦肉、阿膠等。
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感染、肝腎綜合征、原發性肝癌、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等是肝硬化的并發癥,一旦出現,當及時糾正。而在眾多并發癥中,上消化道出血為最常見,也最易引起出血性休克或誘發肝性腦病,而引起死亡。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是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診斷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根據病史、肝硬化癥狀、體征以及消化道出血的證據來確診。
目前臨床上認為,對胃底靜脈急性出血患者,要首選組織粘合劑,止血率可達100%,另外,可供選擇的治療措施包括胃冠狀靜脈栓塞術、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及外科的斷流和分流術,最佳的選擇是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