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基本藥物組成:柴胡、郁金、川楝子、枳實各20 g,雞內金25 g,元胡(醋制)15 g,川軍8 g,三棱10 g,威靈 仙15 g,金錢草30 g,芒硝、琥珀各15 g(兩味藥單包沖服),甘草10 g。臨床分氣滯、肝膽濕熱、血瘀三型。
肝郁氣滯證:右上腹脹痛,痛及肩背,胸脘痞悶,噯氣則舒,舌苔薄白,脈弦,治以疏肝理氣消石。上方加白芍、青皮、香附、木香。肝膽濕熱證見右脅疼痛,陣發(fā)性加劇,拒按,小便黃,大便不暢或便秘,或目黃、膚黃,舌苔黃膩,脈弱滑數,治以清利肝膽,通導腑氣。上方加黃芩、厚樸、半夏;血瘀證:右脅刺痛拒按,痛劇,固定不移,舌紫暗或瘀斑,脈澀,加桃仁、紅花。
體會治療膽病,宜疏宜通:治療本病,辨證分屬氣滯、肝膽濕熱、血瘀三型,治療法則均需重疏肝,疏肝必理氣,疏肝亦利膽,在此基礎上分別以清利濕熱,解郁和化瘀等藥。疏,常以柴胡為主,配以郁金、枳實疏肝解郁,兼清肝利膽。
氣與血密切相關,氣暢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故常須佐以行瘀之品,如元胡、三棱。通,主要指通導腑氣,也包括疏通氣血和消散濕熱,特別是疼痛劇烈或疼痛反復不已者常用之。
川軍配芒硝,通腑導滯。“腑病宜通”,這一治療對膽石者尤為適用。總之,疏與通是治療本病的兩條大法。雞內金具有健脾化石,合琥珀共奏化石之功。
上藥合用奏疏肝利膽,清熱除濕,化瘀消石之功。在組方上,緊契病機,方證相符,故療效顯著。
本方法療程短,排石率高,療效穩(wěn)定。多數患者可在無任何痛苦情況下將結石排出體外,且無明顯副作用及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