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治療方案:患者于住院第一天開始使用頭孢哌酮針或頭孢曲松針2g、0.5%滅滴靈針100 ml,2次/天,次日使用中藥紅藤湯加減灌腸。5天后發(fā)現(xiàn)包塊患者于發(fā)現(xiàn)當日進行灌腸治療。灌腸治療7天后包塊消退不顯者,加用西黃丸,每次3g,2次/天,內(nèi)服,連服1周。
中藥藥物組成:紅藤30g,炮山甲12g(先煎),皂角刺10g,薏米仁30g,連翹9g,敗醬草30g,蒲公英12g,金銀花9g,生甘草6g,延胡索10g,制乳香10g,制沒藥12g。
灌腸方法:上述方藥水煎取汁150 ml,2次/天。方法:將藥液(溫度保持在38℃左右)裝入一次性灌腸器的藥液儲存袋中,倒掛在靜脈輸液架上,患者灌腸前排空大便,取側(cè)臥位,將肛管緩慢插入肛門至直腸內(nèi)約15~20cm處,藥液在20分鐘內(nèi)滴完,滴完后保持臥位40分鐘以上。7天為一療程,經(jīng)期暫停。
在抗生素聯(lián)合用藥的同時,加用中藥灌腸治療,藥物濃度高,利用中藥有效成分滲透直腸壁進入盆腔,直接作用于盆腔炎性靶器官。
方中的紅藤、金銀花、連翹、蒲公英、敗醬草具有清涼解毒,軟堅散結(jié),消除包塊的作用,且有廣泛的抗菌作用,抑制細菌的代謝環(huán)節(jié),阻礙其繁殖,增強白細胞的吞噬能力;炮山甲,皂角刺具有軟堅散結(jié),通絡(luò)止痛的作用;薏米仁除濕止帶,延胡索、乳香、沒藥行氣止痛、化瘀行滯之功。
在治療中發(fā)現(xiàn),紅藤湯灌腸配合抗生素治療能使盆腔炎性滲出減少,有直接緩解局部痙攣的作用,配合服用西黃丸療效較佳,明顯消腫散結(jié)、消除炎性包塊的作用。
西黃丸的藥理作用,激活巨噬細胞活性,促進干擾素的產(chǎn)生,提高NK細胞的活性、TH細胞的數(shù)量;其藥物組成中的牛黃清熱解毒、散結(jié)活血,配合麝香、乳香、沒藥行氣、活血、消腫,共奏清熱解毒、活血散結(jié)之功,使用一周后,包塊明顯消除。
證實紅藤湯加西黃丸配合抗生素治療纖維組織增生,促進炎性包塊的吸收有較好的療效。
中藥灌腸治療的優(yōu)點是,藥物局部吸收快;由靜脈叢直接吸收進入下腔靜脈,避免了苦寒藥物對胃腸刺激,能迅速發(fā)揮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