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
藥物組成:當歸15 g,桂枝10 g,白芍藥10 g,細辛3 g, 甘草10 g, 通草6 g,大棗7枚,五靈脂15 g,蒲黃15 g。
頭痛日久加全蝎6 g、地龍12 g;煩躁易怒加天麻6 g、合歡花15 g;惡心嘔吐加旋覆花20 g、代赭石20 g;婦女月經紊亂加澤蘭10 g、益母草15 g;發作后神疲乏力加黨參10 g、黃芪15 g。
用法:上方加水400 mL,煎至200 mL,1劑煎2次,分早、晚2次溫服,每日1劑。20日為1療程。
西醫治療:
尼莫地平40mg,每日3次口服;羅通定60 mg,每日3次口服。20日為1個療程。
偏頭痛多屬于中醫學頭風之范疇,多由于患者素體陽氣不足,血虛不榮,又感受風寒之邪,風寒之邪侵襲經絡,上犯巔頂,清陽之氣受阻,氣血凝滯,阻遏經絡,不通則痛。
《素問·舉痛論》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又“腦為髓之海",若疼痛日久,傷及氣血,或脾虛生化之源不足,氣血不能上榮于腦,腦失所養,所以頭痛綿綿,日久不愈。以上論述足以說明血虛寒凝、瘀血阻絡是本病的基本病機,所以治宜養血逐寒,活血祛瘀。
當歸四逆湯合失笑散方中當歸養血活血,祛風止痛,體現“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桂枝溫通陽氣,鼓舞血行,以祛除經脈中客留之寒邪;白芍藥酸甘化陰,補益陰血;細辛啟發腎氣,使腎陽上升,外溫經脈,內暖臟腑,通達表里,以散寒邪;通草苦寒,可防止桂枝、細辛之燥烈,又可活血脈,祛血瘀,止疼痛;甘草、大棗補益脾胃,以資化源,又可調和諸藥;五靈脂、蒲黃通利血脈,散瘀止痛,寓行于補中,使當歸、白芍藥補而不滯。
諸藥合用,共奏養血逐寒、活血祛瘀之功,而解除疼痛。